承接任务
承接任务

承接任务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申报表
时间:2012年08月02日 发布者: 办公室 来源: 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

申   报   表


项目类别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推进项目(shgg)                                 

项目名称  关于推进医学专家进社区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的探索

申报单位  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                                   

填表日期  2011年4月6日                                 

一、数据表

项目名称    关于推进专家进社区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的探索

项目申报单位   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

通讯地址    西城区北纬路59号 邮政编码     100050

电子信箱    Bjlwx99@yahoo.com.cn  传真电话     63041859

二、申报单位简介(200字以内)

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简称北京老卫协)于1987年6月成立,一直得到市卫生局党组、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迄今廿三年,六届理事会历任会长均由现职或退休局级领导担任。理事单位共75个,几乎涵盖了全市各大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协会下设知名专家、药学、健康科普教育等三个专业委员会、人材荟萃、专业齐全,拥有众多老医学专家、教授,全市现有九个分会、五个团体会员单位,有会员7000余名。曾圆满完成各级领导委派的多项任务,广受好评。由于北京老卫协在首都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做的出贡献,曾荣获全国老卫生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及北京市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三、项目论证

可行性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已有基础、具体方法和途径及实施进度安排、预期效果等,限4000字以内。)

(一)必要性

1、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基础措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是体现基本卫生服务公益性的着力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是城市卫生服务的重点,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家和北京市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十分重视。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出要健全以此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建成城乡统筹发展、服务网络健全、人员素质较高、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保障措施有力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建立新型医疗卫生体系奠定基础。”市有关委办局相继出台了十几个配套文件,有力地推进了社区卫生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已经列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社区卫生工作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9年,建成并运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49个(含村卫生室)。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已配置社区卫生人员2万余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进一步强化,门急诊量增加,2010年诊疗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的25%。

2、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关键环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是实现“三个回归”,即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回归、居民就医的回归、公益性质的回归。

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硬件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的设施条件大为改善。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常用药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提高在社区就医的医药费报销比例等措施,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回归。然而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和居民就医的回归,当务之急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医疗服务需求呈金字塔形,即:80%以上的小病、慢病都应能在基层社区医院解决。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足够信任。大医院医疗费用虽高,却人满为患,为挂专家号彻夜排队,挂号时长、候诊时长、取药时长,唯独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被群众广为诟病,与“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目标还有较大距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专业水平不高,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极小;农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甚至很多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乡村医生平均年龄偏大。社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低职称低,专业水平偏低,人员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足,且过于集中。因而社会认可度低。同时,由于社区卫生人员待遇低、业务水平提高难、流失严重,而又招聘困难,以致很难保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更好的吸引居民就诊。为此,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揭示:“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质量”。因此,下一步应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卫生队伍的能力建设,引导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到社区就诊,使大医院能够更好地履行疑难病症诊治和研究的服务功能,促进建立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更好地体现北京的首善之区风范。

3、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及其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重要举措。

以中办发[200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颁发为标志,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进一步重视。最近,市委组织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市人社专技发[2010]341号《关于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社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在北京经济社会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作用,积极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搭建服务平台。

北京地区卫生专业人才最为集中,离退休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许多同志健康状况良好,有着继续为卫生事业作贡献的热切愿望。有些专家多年以来不计报酬,自愿到基层为百姓服务,很受患者欢迎。2007年,市政府为缓解社区医务人员紧缺状况,提出“四个一批”的解决方案,动员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是其中之一。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简称北京老卫协)配合市卫生局做了一些工作。目前全市己有近千名离退休专家正在或曾经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退休专家进社区,能够提供连续、稳定的服务,有充裕的时间和病人沟通,进行心理疏导,融入人文关怀,实行个性化的治疗,这种高质量的服务很符合居民的需要。社区医院有了退休专家,居民的信任度上升。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门诊量明显增加,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诊疗水平,增强了吸引力。退休专家结合社区门诊开展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带教工作,为基层培养、带起一批人,强化了队伍建设,带动了教学和科研,促进了社区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益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基层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这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只是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展开,总体看,存在专家数量少,专科覆盖面窄;名额分配不均,专业配置不平衡;缺乏统一的动态调配管理等问题。特别是郊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力量更为薄弱,专家更为短缺,需求更加迫切,与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方针不符。进一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起退休专家进社区的长效运行机制,才能全面推进、提升社区卫生工作整体水平。

(二)关于推进医学专家进社区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的探索项目重点

1、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新情况的专题调研

⑴、近三年相关政策的完善,以及相应问题解决的情况

⑵、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对退休医学专家的需求及存在问题

⑶、退休医学专家服务社区的新情况

2、建立专家信息库雏形和退休医学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并进行试运转

3、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科学、合理对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进行统一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方法途径及进度安排

1、围绕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研(2011年5月-8月)

由北京老卫协在本系统及所属分支机构中选派具有政策水平较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素质好的行政管理干部或医学专家组成若干调研组,在下社区前先学习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统一思想、统一调查方法。

鉴于各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基础及发展不平衡,拟在6个城区及4个不同类型的郊区进行调研。每区各选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采取:

⑴现场调查:到各区县听取该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情况介绍,了解全面情况;

⑵小组访谈:分别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社区医务人员、退休专家开展小组访谈,了解相应需求、存在问题、合理建议;

⑶个别访谈:对退休专家个别访谈,了解退休专家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动态;

⑷问卷调查:对就诊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居民愿望、意见。

2、建立首批千名退休医学专家信息库雏形,为启动退休医学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打下基础(2011年5月-12月)

⑴与二、三级医院链接,由各医院离退休办公室在征求退休专家同意的前提下,提供有关专家的基本情况资料,专家个人填报也收入数据库。计划首批输入千人资料,初步构成退休医学专家信息库雏形。

⑵链接各区县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及相关部门,接收需求信息。

⑶北京老卫协平台管理部门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要,及时提供相应退休医学专家信息,备选择、调用。

⑷通过对人才库进行多次、各种功能的试运行,为进一步增容、逐步扩大到不同层次,并进行动态管理打下基础。

3、研究建立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的长效机制(2011年8月-12月)

通过召开研讨会和专家咨询等形式,探索新形势下退休专家进社区的模式和途径,给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四)、工作基础

1、退休专家进社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符合国家卫生改革的方向,得到市政府的政策支持。

2、2007年,退休专家进社区工作开展初期,北京老卫协曾对此进行过调研,向市卫生局提供了详实的报告,得到领导重视,并被健康报内参第1940期选用刊登。当时提到的问题有的已获解决。

3、北京老卫协巳建立网站,为广大退休医学人才的信息交流预留了连接平台,可为建立专家信息资料库及其初步应用提供试运行场所。

4、根据需要,北京老卫协曾编写了《北京医学专家社区工作指导手册》,内容包括:介绍相关政策法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社区常见病防治,以及在社区工作的退休专家的体会,对保证专家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区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五)、预期效果

1、提交调研报告,摸清情况和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引导退休专家进社区的政策提供依据。

2、建立退休医学专家信息库雏形,通过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初步发挥在专家进社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3、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探讨建立科学、合理地对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进行统一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切实推动、巩固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这项有意义的重要工作贡献一份力量。